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2-8587  CN 11-2765/K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过刊目录

    2007年, 第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7-08-15
    上一期    下一期

    学术专论
    读史札记
    学术动态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学术专论
    十八世纪中国的“思想现代性”——“中国中心观”主导下的清史研究反思之二
    夏明方
    2007, 0(3): 1-19. 
    摘要 ( )   PDF(1061KB) ( )  
    本文主要从思想史的角度,选择有代表性的著作,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海内外中国史学界出现的一股在近世中国内部寻找现代性的思潮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并把这一思潮置于一个更为长远的历史时段内予以考察,重在揭示其中的方法论特征。作者认为,被众多学者发现的所谓中国历史内在自发的"思想现代性",与其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不如说是这些学者的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发明,而这一思想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又是西方冲击的产物,蕴涵着自身难以克服的逻辑困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康乾时期玻璃窗和玻璃制品探究
    李晓丹
    2007, 0(3): 20-25. 
    摘要 ( )   PDF(354KB) ( )  
    17—18世纪,中西双方展开大规模平等双向式文化交流,促进了双方社会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康乾时期西方先进玻璃制造技术对中国玻璃制造业的影响、玻璃窗的使用和普及以及玻璃制品的广泛应用。研究表明,西方玻璃制造技术的传入促进了中国传统玻璃制造业的发展;玻璃窗和玻璃制品的使用对建筑外立面和室内装饰风格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就园”寻踪:关于明末清初一座典型文人“幻想”之园的考察
    赵夏
    2007, 0(3): 26-32. 
    摘要 ( )   PDF(577KB) ( )  
    本文主要以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黄周星的幻想之园——"将就园"为主要考察对象,通过将就园图景和园主人生境遇的考察和分析,一方面阐释了将就园本身的构想特色以及"园"与"人"之间的特殊际合,同时也展示了这段特殊历史时期一些典型社会特征和所盛行的文人文化,如强烈的遗民思想、隐逸心态以及戏曲、传奇文学的兴盛等等,而这都与当时园林的兴盛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野放宽:对清代秋审和朝审结果的新考察
    孙家
    2007, 0(3): 33-38. 
    摘要 ( )   PDF(311KB) ( )  
    以往对于清代秋审和朝审结果的认识,基本源自清代"会典"及"会典事例"等记载,实存在一定局限。当我们深入司法层面,发现秋审和朝审的结果较为复杂,并非局限于官方所列举的三、五种,这需要我们放宽研究的视野,作更多的研究工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乾隆九年福建捐监案研究
    晏爱红
    2007, 0(3): 39-44. 
    摘要 ( )   PDF(275KB) ( )  
    本文对乾隆九年福建捐监案的来龙去脉作了系统的叙述,并透过这一典型案件,提供出福建省官吏集团中,收受捐监陋规的官吏在官吏总数中分别占多大比例、每个官吏分别平均收受多少捐监陋规的完整准确的样本。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宾兴礼考述
    毛晓
    2007, 0(3): 45-54. 
    摘要 ( )   PDF(2595KB) ( )  
    宾兴礼是盛行于清代全国各地的一种科举典礼,主要是指府州县级别的地方官举行宴会送别科举生员。目前尚未发现明代曾举行宾兴礼的记载。宾兴礼的最早源头是周代乡饮酒礼。唐宋以来州军地方官举行的乡饮酒礼逐渐与科举典礼混行。明代初年乡饮酒礼被割断了与科举制的关联,导致在清代宾兴礼演化成一种成熟的地方性科举典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鳌峰书院的学术传统及其对林则徐的滋养
    许维勤
    2007, 0(3): 55-63. 
    摘要 ( )   PDF(407KB) ( )  
    鳌峰书院是在清初特定历史背景下,突破当时政策常规,得到清廷格外"恩遇"而创办的一所讲学书院。它担负着复兴朱子理学、安顿东南地区知识社会的使命。经过历任地方长官和山长(院长)的努力,该书院持续了百余年的辉煌,并形成一以贯之以实践理性为核心的学术路线,培养出大批学有专长的人才。早年求学于该书院的林则徐,深受这种学术传统的浸染并影响其终生。因此,深入研究鳌峰书院的学术传统和办学风格,是解读林则徐人格、才能和思想的文化底蕴的重要切入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香花僧秘典”、“万五道宗”、“西鲁故事”与天地会起源
    秦宝琦
    2007, 0(3): 64-72. 
    摘要 ( )   PDF(462KB) ( )  
    20世纪90年代,福建诏安长林寺遗址、万五道宗遗迹以及被罗炤取名为"香花僧秘典"的手抄本的发现,曾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的轰动。因"秘典"中抄录了一些与天地会有关的内容,罗炤先生又确认"香花僧秘典"的主要部分系出自万五道宗之手,故认为"秘典"乃研究天地会起源之珍贵史料,万五道宗乃天地会创始人。这一结论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天地会起源研究的"重大突破"。2006年笔者在福建东山苦菜寺拜访了该寺住持白文太,见到该"秘典"的真本《正源》。两相对照,发现《正源》中并没有涉及天地会之内容,"秘典"中所载天地会之人物、诗句,乃抄录者所添加。"秘典"既有"同盟会"字样,说明绝非出自康熙年间万五道宗之手,故不能作为研究天地会起源的依据,有关结论也难以成立。但诏安长林寺遗址的发现,却有助于解读天地会《会簿》中西鲁故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清代长城边口贸易的时代特征
    祁美琴
    2007, 0(3): 73-86. 
    摘要 ( )   PDF(713KB) ( )  
    基于学术界对清代长城的地位和清代长城边口贸易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拟在与明代长城边口互市相对比的基础上,对清代长城边口贸易存在的原因、贸易的特点、管理及其性质诸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加深对该问题的认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清天主教会在内地的置产权述论
    王中茂
    2007, 0(3): 87-94. 
    摘要 ( )   PDF(558KB) ( )  
    有学者认为,1860年的中法《北京条约》确立了天主教会在晚清"内地置产的特权"。其实,《北京条约》只是为法国"正式"向清政府索取内地置产权提供了藉口。而比《北京条约》诈欺性质更为恶劣的1865年"柏尔德密协议"和对中国土地管理主权严重削弱的1895年"施阿兰协议",才最终确立了天主教会在中国内地的置产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读史札记
    “雍亲王谕”考释
    王光越
    2007, 0(3): 95-99. 
    摘要 ( )   PDF(2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婆媳冲突管窥
    刘佳
    2007, 0(3): 100-104. 
    摘要 ( )   PDF(2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林则徐信札“望云庐”考等五则
    孙冰
    2007, 0(3): 105-114. 
    摘要 ( )   PDF(5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间社会冲突与清代中国的经济变迁——步德茂眼中的18世纪中国产权制度与暴力纠纷
    石涛, 丰若非
    2007, 0(3): 115-119. 
    摘要 ( )   PDF(6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与法律:解读清代中叶社会变迁的法律经济学新视角
    刘亚
    2007, 0(3): 120-124. 
    摘要 ( )   PDF(2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动态
    《清史研究》稿约
    2007, 0(3): 126. 
    摘要 ( )   PDF(5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