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2-8587  CN 11-2765/K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过刊目录

    2003年, 第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3-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清史纂修
    学术专论
    读史札记
    学术动态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清史纂修
    在清史编纂体裁体例座谈会上的讲话
    戴逸
    2003, 0(2): 1-7. 
    摘要 ( )   PDF(3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今天要纂修一部什么样的清史
    李文海
    2003, 0(2): 8-15. 
    摘要 ( )   PDF(3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专论
    试析盛京内务府户口(1644——1796)
    任玉雪
    2003, 0(2): 16-61. 
    摘要 ( )   PDF(715KB) ( )  
    本文根据《盛京内务府户口册》、《黑图档》、《满州旧惯调查报告书》等文献,对于《盛京内务府户口册》册载人群的来源、在八旗制度中所处的地位及人丁编审制度特点等进行分析,认为盛京内务府实行的是等级包衣管理体制,包衣除身份低贱的在档奴仆外,还有正身旗人。由于内务府正身旗人兼有包衣身份,较之盛京旗人 (驻防 )和州县民人地位低下,并承担着更为繁重的差徭,所以,对内务府正身旗人的人口行为及社会组织的研究结论,在中国乃至东北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江南种痘事业探论
    余新忠
    2003, 0(2): 28-37. 
    摘要 ( )   PDF(433KB) ( )  
    人痘接种术大约在清初传入江南的浙西和苏南地区,然后逐渐传入浙东地区。施种牛痘的历史始于道光年间,到光绪二十年前后,江南大多数县份都创设了牛痘局。与接种人痘不同,牛痘传入后,官府很快介入,积极加以推广,不过,创设的主要动力似乎仍来自地方社会力量。人痘或牛痘的足迹到清末已遍及江南城乡各地,不过就整个江南地区来说,到清末有三四成以上的婴儿接种痘苗,已是一种乐观的估计。种痘对清代江南人口的增长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不宜估计过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明清时期闽北乡族地主经济
    郑振满
    2003, 0(2): 38-61. 
    摘要 ( )   PDF(1196KB) ( )  
    明清时期,乡族地主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东南沿海各省尤为发达。本文以闽北地区为典型,对这一历史现象作了剖析。指出:明清时期,由于乡族组织与地主经济的直接结合,使已经衰落的私人地主经济得到了强化,同时也阻碍了阶级分化与阶级斗争的正常发展,从而延缓了封建的土地关系及社会关系的解体过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江西的乡绅、望族与地方社会——新城县中田镇的个案研究
    衷海燕
    2003, 0(2): 62-68. 
    摘要 ( )   PDF(512KB) ( )  
    本文通过对江西新城县中田镇的个案研究,探讨清代乡绅的宗族组织、学术传承与地方权力体系的建构过程,揭示清代基层社会结构与地方权力体系的演变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徽州棚民问题及应对机制
    谢宏维
    2003, 0(2): 69-79. 
    摘要 ( )   PDF(522KB) ( )  
    从明后期开始进入徽州地区的外地棚民,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各种经济活动。他们的活动损害了地方社会和国家的利益,构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清代徽州民间和官方有不同的反应。由此引发我们对“棚民”的再认识和对19世纪前期国家控制能力的再思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中国社会的“灾难信仰制度”与秘密教门的“灾难神话”
    曹新宇
    2003, 0(2): 80-88. 
    摘要 ( )   PDF(523KB) ( )  
    研究者目前倾向从“小传统”和“草根社会”等概念出发,分析明清秘密教门的历史与信仰,然而对明清教门的信仰的理解,离不开宏观的制度性思考。因此,从明清秘密教门核心的“灾难神话”出发,体察它在整个传统社会信仰制度中的位置,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分析明清教门在传统社会中的生存土壤和活动逻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教士·公正舆论·教案——由义和团时期的卫礼贤所想到的
    苏位智
    2003, 0(2): 89-94. 
    摘要 ( )   PDF(432KB) ( )  
    卫礼贤是19世纪90年代由德国新教传教组织——同善会派往中国的传教士,他在义和团时期表现出与西方众多传教士绝然不同的理念和行动;他对义和团缘起必然性及其斗争正义性的公允理解和支持在当时德国的舆论界并不是孤立的;由此引出对中国近代史上长达 100多年反教会斗争最本质原因的新思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读史札记
    太平天国是怎样与北方平民百姓做买卖的
    李惠民
    2003, 0(2): 95-97. 
    摘要 ( )   PDF(1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赵尔巽档案看清末四川禁烟
    王克强
    2003, 0(2): 98-100. 
    摘要 ( )   PDF(3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租率研究及有关方法问题
    高王凌
    2003, 0(2): 101-103. 
    摘要 ( )   PDF(3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动态
    二十世纪清代灾荒史研究述评
    朱浒
    2003, 0(2): 104-119. 
    摘要 ( )   PDF(8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拾遗补阙 嘉惠学林——《清史稿艺文志拾遗》读后
    黄爱平
    2003, 0(2): 120-124. 
    摘要 ( )   PDF(3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