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2-8587  CN 11-2765/K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过刊目录

    2013年, 第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08-15
    上一期    下一期

    学术专论
    清史纂修
    学术专论
    清史纂修
    读史札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学术专论
    允禵更名与雍正继位问题再探讨
    吴秀良
    2013, 0(3): 1-16. 
    摘要 ( )   PDF(1210KB) ( )  
    雍正帝继位后,康熙十四子"胤祯"更名"允禵"的问题,曾作为持雍正继位"窜立说"学者们的一个有力证据。其实他们的"求证"只不过是利用"次等史料"来证明了十四子的名字曾经是"胤祯"的史实,而没有能证明十四子出生后的"原名"就是胤祯。不但如此,他们对允禵更名与雍正继位问题也找不到任何关系。本文考订了解决皇子更名问题最具权威性的史料——皇室玉牒,结合康熙朝满汉融合中政治文化变迁的背景,深入与十四子更名有关史料中的语境与情境,阐明了持雍正继位"合法说"学者们根据皇室玉牒对十四子胤祯改讳允禵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而化解了他们在此问题上关于史料解读的分歧,最后也试图对他们共同遗留的"未决"问题提供答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雍正帝打击太监魏珠原因新探——魏珠其人其事考
    常建华
    2013, 0(3): 17-26. 
    摘要 ( )   PDF(1681KB) ( )  
    魏珠大约生活于康熙中期到乾隆中叶,有关他的记载是在康熙五十四五年以后大量出现的,可能这时魏珠担任了总管太监。魏珠因皇帝信任以及担任宫中要职,行为有失约束。雍正帝不喜欢魏珠,寻找借口打击他,魏珠被派往康熙帝景陵,受到看管。雍正帝从轻发落魏珠,乾隆帝再次宽宥,魏珠曾在寿皇殿、寿安宫当差,乾隆二十六年尚在世。雍正帝打击魏珠,表面看是因魏珠在皇家陵寝重地建房破坏风水而获罪,实际上是对魏珠在康熙晚年与储位争夺对手允禩、允禟关系较好而仇视他。雍正帝打击魏珠未必是因为魏珠目击康熙帝临终情景、得知雍正帝得位不正或者说是篡位的秘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毛乌素沙地南缘伙盘地土地权属问题研究
    王晗
    2013, 0(3): 27-37. 
    摘要 ( )   PDF(2030KB) ( )  
    毛乌素沙地环境变化的人文因素需要做更为细致的考察。自清初以降,蒙古游牧民在"分旗划界"体制下,逐步开始驻牧生产,同时,内地汉族移民也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但是单纯的人口数量变化、生产方式改变对于构建演变中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合理解释。对于清代陕北长城外伙盘地的土地权属关系的考察揭示出:蒙边垦殖的过程实质上是伙盘地移民社会构建的过程;土地权属问题的变更是蒙边垦殖出现、深化的契机,亦是影响当地自然环境变化的深层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嘉庆以降钱粮缓征与积欠之衍生——基于宏观角度的分析
    李光伟
    2013, 0(3): 38-53. 
    摘要 ( )   PDF(2809KB) ( )  
    清代嘉庆以降,钱粮缓征频率与数额逐渐增多,且出现了连年展缓的现象,由此引发了严重的钱粮积欠问题。道光中后期,缓征与积欠问题已不可遏制地每况愈下,历届普免积欠数额节节攀升。直至清末,该问题依然严重。历届普免积欠过后,积欠复周期性渐积成巨。钱粮缓征与积欠问题已然成为清中后期财政肌体上不可切除的毒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清江南制造局的“内迁”——兼论中国工业发展中的战略纵深
    张忠民
    2013, 0(3): 54-61. 
    摘要 ( )   PDF(2193KB) ( )  
    江南制造局自创办之初即有迁设内地之议。此后,大臣英翰、裕禄、曾国荃、荣禄等,都不同程度上奏表示过类似意见、建议。光绪二十九年、三十年,张之洞先后联名袁世凯、魏光焘上奏过两个移建计划,光绪帝批复"再行筹议",并遣铁良再度亲往考察。对铁良的覆奏,光绪帝依然谕旨"政务处、练兵处议奏"。历经四十年,江南制造局内迁最终未能真正施行,但其所反映的却是中国工业化发展中的战略纵深建设这一重大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元初—清初”的历史想象与清初北方士人对清朝入主的认识——以孙奇逢为中心的考察
    桂涛
    2013, 0(3): 62-72. 
    摘要 ( )   PDF(2617KB) ( )  
    以江南为主场景的明清之际主流历史叙述认为,秉持"夷夏之防"正统观念的儒家士大夫,往往对北方异族统治抱持拒斥的态度。但是,这一解释模式难以对同样受儒学熏陶的北方士人在清初的行为做出解释。本文考察了清初活跃于中原的儒学家孙奇逢对其所处时代的理解,发现孙奇逢建立起一个"元初—清初"的历史想象。在孙奇逢的精神世界中,元初异族皇帝重用许衡、耶律楚材、刘因等儒学家,呈现出一幅崇礼右文的面貌。由此,与元初有类比关系的清初也被理解为重归于治的时代。在此基础上,孙奇逢的"出处观"也有了别样的意味。孙奇逢从势道平衡的角度考虑,"出"是实践儒家的道,"处"是保证儒家的道相对于皇权的优势地位,二者均是行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论晚清经今古文学之争——与两汉经学的比较研究
    黄燕强
    2013, 0(3): 73-86. 
    摘要 ( )   PDF(2786KB) ( )  
    晚清经学有今古文学之争,而今古文家都将此学术现象追溯至两汉,以为两汉经学亦然。但返观两汉,其时虽有王官学与民间学之辩,却无廖平《今古学宗旨不同表》所罗列的那种壁垒森严的对立。本文从廖平表中选出四例,即今文与古文、《王制》与《周礼》、孔学与史学、义理与考据等,证明以今文和古文不能概括经学之争,而王官学未必以经学为孔学,民间学也不以史学看待经学;且二派都既重义理,也重考据,二者不偏颇;又《王制》之大法未行于汉代,新莽乃以《周礼》改制。凡此证明,经今古文学之争是晚清所特有的经学形态,与两汉事实不大相符,如再以今古文学的对立思维来研究经学,显然不甚妥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顺治朝六科制度述略
    马子木
    2013, 0(3): 87-96. 
    摘要 ( )   PDF(2690KB) ( )  
    六科为明清两代所特有的监察谏议制度,对廓清政治贡献良多。但历朝《大清会典》对于顺治朝六科制度语焉不详,本文将依托官私记载尝试考察这一时期六科的制度建构以及科臣的选任方式,同时探讨在明清易代之际六科制度的变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末奉天警察制度的建立与地方行政
    金泽璟
    2013, 0(3): 97-109. 
    摘要 ( )   PDF(2893KB) ( )  
    与既有清末警察的研究多停留在机构层面不同,本文从制度演变的角度来分析奉天警察制度的建立,澄清制度建立的过程以及与既定行政的关系。以往大多数研究强调警察的近代化因素,进而一概否定"前近代"的行政功能,几乎忽略两者之间的继承关系。事实上,警察制度承担州县政府的一些功能,州县的既定行政因此得以简化。这并不仅是单纯的对立竞争关系,警察制度是对于州县行政改革的补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史纂修
    《钦定拣放佐领则例》及其价值
    赵令志, 细谷良夫
    2013, 0(3): 110-118. 
    摘要 ( )   PDF(2830KB) ( )  
    清代佐领按其组成方式区分,可分为私属、公中两大类,其中私属又有勋旧、优异世管、世管、互管等诸名目。私属佐领有世袭性质,故承袭此类佐领者基本为原立佐领人之直系子孙。至康熙末年,旗人生齿日繁,具备承袭佐领资格者为承袭佐领,出现争讼现象,雍正朝此类争讼日益增多。乾隆元年谕令八旗奏报佐领根由,绘制佐领家谱,在此基础上,按原立佐领后裔之亲疏,确定承袭得分以拟正陪记名,终成《钦定拣放佐领则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专论
    黑龙江苏完瓜尔佳哈拉满文谱书初探
    张杰, 李秀莲
    2013, 0(3): 119-125. 
    摘要 ( )   PDF(2873KB) ( )  
    《苏完瓜尔佳哈拉满文谱书》成书于康熙四十八年,属满洲中较早的家族人口档案,满洲入关前之历史信息隐藏于家谱字里行间,内容较为丰富。谱书记录了苏完瓜尔佳及富察两哈拉、三个家族之世系繁衍、合族原因及家族迁徙历史。两哈拉家谱合二为一在满洲族谱中颇为少见,其合族迁徙历史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后金建立前后东北地区女真海西、建州、东海三部之间关系以及满洲族形成的历史进程;两家族之间的姻亲关系及家庭生活亦从一侧面反映了清入关前的社会制度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史纂修
    《清史·艺文志》编纂及审改工作实录
    清史编委会
    2013, 0(3): 126-140. 
    摘要 ( )   PDF(3015KB) ( )  
     国家清史纂修工程自2003年正式启动以来,迄今已届10年。从立项、撰写,到审核、修改,众多的专家学者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奉献了全部的心血。《清史·艺文志》由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杜泽逊教授主持,在《清人著述总目》基础上遴选编成。初稿经北京师范大学陈其泰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熊月之教授、扬州大学田汉云教授仔细审读并提出修改意见之后,项目主持人认真对待,逐条回复,并据此对《艺文志》初稿进行了全面审核修改。国家清史编委会主任戴逸教授总揽全局,从清史工程的整体设计、进度安排,到具体项目的章节结构、文字叙述,都亲力亲为,审核把关。对《清史·艺文志》的编纂工作也极为关注,多次过问,精心指导。看到《艺文志》初稿及相关材料之后,戴逸教授对专家学者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深为赞赏,不仅致函项目主持人表示谢意,而且建议《清史研究》刊载相关材料,以裨学术界了解国家清史工程运作的实际情形。现将戴逸教授致杜泽逊教授函,陈其泰、熊月之、田汉云三位专家审读意见,项目主持人回复意见及编纂工作报告书一并发表,总题为《〈清史·艺文志〉编纂及审改工作实录》,以飨读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翰林院庶吉士人数考辨
    邹长清
    2013, 0(3): 141-150. 
    摘要 ( )   PDF(3008KB) ( )  
    翰林院庶吉士制度是清代重要的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制度,对清代政治、文化诸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清代翰林院庶吉士人数进行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一、问题的提出及统计的依据有关清代翰林院庶吉士人数,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统计数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读史札记
    康熙二十九年“亲往视师”再析
    杨珍
    2013, 0(3): 151-156. 
    摘要 ( )   PDF(29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