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2-8587  CN 11-2765/K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过刊目录

    2006年, 第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6-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学术专论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学术专论
    水车与秧苗:清代江南稻田排涝与生产恢复场景
    王建革
    2006, 0(2): 1-11. 
    摘要 ( )   PDF(688KB) ( )  
    本文以稻田排涝为主题,从圩田形态、人群和苗情景观等方面分析太湖地区乡村救灾的生产场景。指出易于戽水的圩田既要有良好的大圩岸,亦需梯级小抢岸和各种排水沟道。在清代,戽水以大棚车制动员乡民力量,集水车布于圩岸。由于时间紧迫,许多妇女也参加了戽水。在长期与水灾打交道的过程中,乡村社会中出现了许多与戽水排涝密切相关的苗情用词,非常直观地反映了稻田与水面的关系,也反映了稻苗与灾情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江南的卫生观念与行为及其近代变迁初探——以环境和用水卫生为中心
    余新忠
    2006, 0(2): 12-26. 
    摘要 ( )   PDF(651KB) ( )  
    本文以清代江南为研究对象,从与当时的民生密切相关而且在近代变迁过程中比较受到关注的环境与用水卫生等方面入手,初步考察了清代江南的卫生观念与行为及其近代变迁。认为在传统时期,国家基本上没有关于公共卫生的立法,但在地方官府和社会的层面上,相关的观念和行为多有存在,大致可以保持自然和社会生态的相对平衡。嘉道以降,随着江南自身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西方文明的输入,众多士人针对旧有卫生体系的弊端,认为有必要引入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度,制订日常巡查惩罚条令,即直接以公共和国家的权力介入卫生的经常性管理,从而使卫生事业逐渐由个别的、自为的、缺乏专门管理的行为逐步转变成系统化的、有组织的、纳入官方职权范围的工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系谱向国家场域的蔓延——1900—1901年的陕西旱灾与义赈
    朱浒
    2006, 0(2): 27-38. 
    摘要 ( )   PDF(582KB) ( )  
    在通常以地方史路径为指导的社会史研究中,地方性实践既无法越出地方空间的范围,也只能维持在地方社会的层次上。本文的论述表明,在1900至1901年的陕西旱灾期间,活跃于这场灾荒中的义赈力量虽然以江南地方性系谱为基础,却构成了对国家层面上赈灾机制的直接冲击。这就展示了地方性实践逻辑为以往没有充分意识到的又一个面相,从而为进一步突破地方史路径的局限提供了某种帮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世纪华北青苗会组织结构与功能变迁——以顺天府宝坻县为例
    周健, 张思
    2006, 0(2): 39-51. 
    摘要 ( )   PDF(614KB) ( )  
    华北青苗会组织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19世纪初。早期的青苗会只是结构松散的临时看青组织。19世纪中期以降,以征派差徭为契机,青苗会逐渐演变为担负村庄各项公务且结构严密的村落自治组织。这一演变折射出咸同年间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新动向国家不断深入地方以攫取财源,乡村社会则在改造青苗会加以应对的同时实现了一定的自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略论清代广东乡村的乞丐及其管治——以碑刻资料为中心
    倪根金, 陈志国
    2006, 0(2): 52-59. 
    摘要 ( )   PDF(393KB) ( )  
     清中叶以来,广东人口急剧增加,乡村乞丐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外来恶丐的强乞、勒索、吓诈、盗窃等现象日益严重,严重地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正常的农业生产。对此,清代广东地方政府与乡民甚至联合起来颁布了有关管理乞丐的告示或乡规。其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对乞丐行为的管治;二对基层组织的督促;三对当地人的约束。其中,乡村保甲、乡约是管理乞丐的主要力量,地方士绅是推动乡村乞丐管理的重要力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世纪初期华娄地区的教育产业
    李伯重
    2006, 0(2): 60-74. 
    摘要 ( )   PDF(622KB) ( )  
    本文以19世纪初期松江府的华亭和娄县两县(简称华娄地区)为例,对当时学校的主要类型及其功能定位,教育的规模(师生人数等)与投入(教师薪金、学生学习支出、校舍维修费用等),以及教育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等问题,进行探讨。结论是在19世纪初期的华娄地区,无论是从教育部门中的就业人数、社会对教育的投入数量,以及它们在社会就业总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来看,还是从教育对经济成长的影响来看,教育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我们对明清中国的教育作出新的认定并由此出发来看问题,那么以往流行的看法恐怕就难以成立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末中国现代社会调查肇兴刍论
    李章鹏
    2006, 0(2): 75-81. 
    摘要 ( )   PDF(503KB) ( )  
    自1902年底浙江留日学生同乡会成立调查部后,社会调查在清末形成了一股潮流。清末调查受日本的影响较大,与统计学关系较为密切,其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调查主体和目的均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调查的结果也表现出一定的客观性。这些足以说明,清末的社会调查已具有某种现代性了,现代社会调查已在清末萌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广东体制再研究
    曹雯
    2006, 0(2): 82-96. 
    摘要 ( )   PDF(688KB) ( )  
    起始于乾隆二十二年的广东体制是清朝在广州地区的一项针对外国人的体制,海内外学界一般视其为一项闭关的限制贸易体制,但笔者通过对广东体制的再研究,认为广东体制应是一项旨在有效管理外国人的对外政策,其目的在于整肃边境口岸广州的秩序、进而维护中国东南沿海的秩序,而它产生于乾隆二十二年前后的国内背景是清朝正发动着旨在解决西北边患问题的准噶尔战事,由此表明以藩封体制为依据而设定的对外政策往往与解决国内重大问题的国内政策存在着互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醇亲王奕譞
    潘向明
    2006, 0(2): 97-106. 
    摘要 ( )   PDF(463KB) ( )  
    醇亲王奕譞是晚清史上一重要政治人物,思想敏锐,品行廉洁,曾对中国早期近代化事业作出过很大的贡献,特别是在兴建铁路方面的业绩尤为突出。但以往人们多对其持消极评价,主要因为他曾帮助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这件事被认定与甲午战争的失败有关,笔者以为此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十八世纪中国研究的几点浅见
    高王凌
    2006, 0(2): 107-110. 
    摘要 ( )   PDF(1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李侍尧进贡简论
    董建中
    2006, 0(2): 111-116. 
    摘要 ( )   PDF(2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朝鲜大院君被囚事件考析
    何瑜, 田颖
    2006, 0(2): 117-122. 
    摘要 ( )   PDF(2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清代档案的现代化利用
    曹新宇
    2006, 0(2): 123-124. 
    摘要 ( )   PDF(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